2025年9月16日,理学院与塘沽洞庭学校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签约、聘任仪式。理学院学生第一社区研究生党支部的15名学生党员被聘为塘沽洞庭学校“自然科学科普社团”辅导员,并为小学生讲授了第一节科普课程。

当天下午,理学院党委书记崔永根与塘沽洞庭学校校长刘玉英共同就开展新学期科普教学活动签署了合作协议,并由刘玉英校长为同学们颁发了聘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怡、团委书记赵建利、数学系教师程树林及塘沽洞庭学校副校长高洁等师生代表出席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兼具育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合作时刻。

理学院党委书记崔永根在致辞中表示,研究生化身“社团辅导员”,既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育人实践的有益探索,更是高校服务基础教育、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期待通过这一载体让科学种子在孩童心中生根发芽。洞庭学校校长刘玉英也对合作寄予厚望,强调此举为小学自然课注入了专业力量,将有效拓宽学生科学视野,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5月26日,理学院与塘沽洞庭学校正式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为将“优势互补、共建共育、共同发展”合作意向落到实处,两校前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索。本次理学院科普课堂以每周1次的形式走进洞庭学校,标志着两校合作进入了深入实践阶段。双方以“普及科学知识、培育科学思维、激发创新潜能”为核心,搭建小学与高校联动的科技教育平台,通过多样化科技活动,构建贯通大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衔接体系,就是要助力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拓宽学院实践育人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助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素养教育提质增效。


仪式后,首场“自然科学科普社团”授课活动同步开展。理学院23级研究生党员吴莹莹和考鸿铭带领洞庭学校学生走进“有趣的泡泡”科学课堂,以趣味实验解析表面张力原理,用互动操作点燃探索热情。课堂上,晶莹的泡泡在光影中流转,专业讲解与趣味体验的碰撞让科学知识变得鲜活可感。

此次共建合作,既是理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资源下沉的创新实践,也是塘沽洞庭学校丰富课程供给、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持续深化大中小一体化教育探索,让高校科研优势转化为基础教育发展动能,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
供稿:赵建利
复审:庞雅慧
终审:崔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