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新闻动态
新闻浏览  
【教师风采】不忘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

不忘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

——记退休老教师李伟教授

李伟教授,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退休教师,理学院原院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天津市首届教学名师。尽管李伟教授已退休多年,但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一直致力于他热爱的教育事业。近日李伟教授学习陈宝生部长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后,在《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发表了题为“以改革教材编写理念为突破搞好教材建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口”的文章,人民之窗、澎湃网等媒体相继转发了报道。李伟教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永不止步,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aa.png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报道

为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育人质量,李伟教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变教为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以问题作驱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在学中,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同事的敬佩。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李伟教授认识到要彻底改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推动教学改革顺利地向纵深发展,必须以教材改革为先导,引领和支撑课堂教学改革。因此在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关于实施自主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研究”的资助下,李伟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历时四年,从学习者的视角编写了全新的《高等数学》教材,先后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教育部教指委给予高度评价:“出版的教材是我国教材改革中的一个优秀的典范,对大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实现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的理念转变。《高等数学》教材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根本,注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该教材创造性地引入“边框”,通过边框提出问题将“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入教材,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参与问题解决,从而根本性地改变被动接受的弊病,真正体现以学为主的思想。

该教材从知识产生的背景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注重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引导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或从实际需要、或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期望,然后通过“这使我们猜想”、“不禁要问”、“我们期盼”等启发性语言引导学习、引发学生思考。教材注重利用朴素的生活实例、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证明数学理论,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教师实施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思路和保障。

推动变“传授知识”为“能力培养”的转变。《高等数学》教材贯穿了“用‘已知’认识‘未知’、用‘已知’研究‘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认知规律,因此新概念引入、新命题证明、例题求解,都着力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面临的“未知”所需要的“已知”,期望通过知识的传授揭示知识产生的思想与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与科学的思维能力。

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中,通过引入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内容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数学建模作为联系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桥梁,根据知识点的学习和实际应用,适当地引入生活中或工程上的实际案例,使课本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在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而面对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教材做到了与时俱进,引入数学实验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数学软件的辅助,完成繁复的计算,将主要的学习精力放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上。基于该教材呈现的认知规律、辅以增加的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等全新内容,以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是该书的一显著特点。

融入思政元素,推动思政教育进教材。该教材在相应章节配以历史回顾及历史人物简介,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对培养学生“怎么想、怎么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介绍数学家如何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历尽艰辛、耗费心血、迎难而上、刻苦钻研,有利于激励学生为民族复兴而拼搏奋斗,刻苦读书,寓价值观引导于数学的学习中。

李伟教授退休之后,依然时刻关注教育教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新业态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要求,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依然笔耕不辍,精益求精,历时五年完成了《高等数学》(修订版)的修订工作。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马知恩先生为修订版写了序,他认为该教材“为教材改革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相信通过众多提升后的本版,对‘高等数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教材的改革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会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